因为小米手环的发布,今天是我第一次看小米发布会。发布会后,很多朋友问我怎么看,我把我的想法写在这里,算是个统一的答复。产品标准自从去年年底bong I发布以来,全自动识别算法,已经成了所有后来手环的标准。令我非常开心的是,睡前需要按一下...
产品标准
自从去年年底bong I发布以来,全自动识别算法,已经成了所有后来手环的标准。令我非常开心的是,"睡前需要按一下"这个看似体验细节,其实是体验关键的,反人类的操作方 式,已经被逐出历史舞台。这是智能手环整个行业的提升,也是智能手环能够有机会成为普罗大众使用的电子产品的一个里程碑。
IP67防水。 这仍然一个体验细节:洗澡的时候不需要摘下。但是付出成本是之前的手环不愿意承担的。在bong的努力下,手环的IP67防水,也已经成为一个业界标准。
续航30天。 减少充电次数。充电手环续航30天,是bong I首先做到的。而在这之前,普遍的续航都是在5-7天,但这个行业吊诡的是,虽然之前没人做到,但如果你努力了,续航30天是可以做到的——做不到的唯一 的理由就是,人家都是这么做的。bong I的demo版本做到续航15天(当时已经是同类手环的2倍),但我们并不知足,直到用尽当时所有的努力,而不是去考虑"既然做到超越了就停止吧"。
小米手环在以上三个核心体验上,都达到了和bong I一样的水准,这是bong整个团队的努力,对这个行业所产生影响的一次证明。
记住:这可能是首个,最高的硬件标准是由中国人来创造并且持续领先的电子类产品。 我要恭喜所有的手环同行,让我们一起创造这次"中国创造"的历史机会。
价格
这是一个看起来简单,但其实错综复杂的问题。除了BOM、生产、物流的所谓的"硬性"成本,软性的成本其实是隐藏的,未知的:不论是品牌建设、渠道搭建、售后服务以及用户运营,都将是成本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你到底想做什么?是赚取早期的高昂的毛利后走人,是连接自己的生态系统,是做出漂亮的用户量报表,还是为了有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来支撑自己更为根本的,其实是超越商业的用户价值?
另外,从消费者这一端来讲,价格是越低越好吗?如果是,为什么市场上并不是最低价的商品在占据着最大的市场?
因为复杂,所以这将是个持续的过程。bong团队从创建之初,所探索的核心一直就是这个问题:如何实现用户价值。我们将一直为整个行业提供自己的探索,因为这是创业团队的天职所在。
但那些是以硬件毛利支撑自己的商业模式的,可能这轮你要出局了。
我相信小米对自己成本的匡算,会有自己谨慎的判断。更何况,手环在小米的整个产业中,只是资金额很小的一个环节,手环能够在小米的生态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可能是小米最重要的一个考虑。
用户
智能手环是一个新兴市场,和移动电源、路由器和体重秤不同,手环之前是并不存在的。对于一个新兴市场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被广大用户所接受、使用 的证明,而不是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所有做智能手环的公司,所共同面对的是用户是否会接受、持续使用,并且产生用户价值——这样一个挑战。从这个角度上来 说,智能手环整个行业是一起面对"实现用户价值"的同盟,而非竞争的状态。
有小米这样一个自身渠道能力、流量能力超强的大公司,来一起普及智能手环的概念、探索智能手环的用户价值,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所以我才会在开篇的时候就提及了三个"硬件标准",而这三个"硬件标准",和跑分软件不同,都是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的,而非性能的军备竞赛。 但是,这三个指标已经做到了极致了吗?当然还没有,我们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太多的努力,才能够让智能手环有机会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成立的产品,而非"伪 需求"、过渡的产品。
所以,请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未知的世界吧。
本文作者顾大宇,bong手环联合创始人兼CEO。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