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又迎来了阴绵的雪,似乎告诉人们,2015的冬天将格外寒冷。对于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在这个已经到来的寒冬里,很难再开启冬眠模式。
早在今年初,就有业内人士预言,到2015年底80%的智能硬件团队会死掉。原因是大多数智能硬件企业目前都不盈利,靠烧钱活着,投资趋紧使他们很难拿到下一轮融资。对于那些没有现金流的企业,等钱烧完了,现金流断了,就会迅速走向死亡。
其实,不光是硬件企业,包括技术平台、孵化平台、供应链、渠道销售等整个智能硬件产业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发展不是十分景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准需求做出好的产品成为首要问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智能硬件?
从目前市场的表现来看,没有哪一款智能硬件产品成为了刚需。即使出货量突破1000万部的小米手环、销量接近700万部的Apple Watch,最终也没有成为一款刚需产品。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智能硬件产品虽然找到了一些用户痛点,但是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国内智能硬件推荐平台72变的COO范俊飞称,现在的消费级智能硬件更多是在迎合消费升级过程中的需求,比如运动减肥、健康管理、工作效率管理等,而消费升级过程中的需求是被逐步挖掘和培养的。”目前来看,多数智能硬件还是停留在极客的层面,所以偏玩的智能硬件会相对受用户喜欢。“范俊飞说道。
而造吧创始人刘函瑜认为,从设计的角度上看,智能硬件需要同理心设计。同理心其实就是换位思考,即需要设计者从用户需求出发,来考虑产品的设计。一个好的产品,用户定位必须清晰,人群聚焦必须精准,在应用场景中想清楚到底为谁而做。刘函瑜向网易科技表示,做智能硬件产品首先要找准一个清晰的功能点,然后根据自身的优势来设计产品。例如,运动手环并不是为跑步而生,而是为了想要培养运动习惯的人群而做。
从用户的角度看,当然是智能硬件的学习成本和使用成本越低越好。但必须清楚,技术革新才是智能硬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技术永远走在前面,当一个技术足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才能普及。
据范俊飞向网易科技介绍,目前72变平台上已经有5000多款国内外智能硬件产品,用户总数达到50多万。这些用户都是关注智能硬件的人群,另外还有一批极客玩家,而整个用户群体中消费者占比不大,但是未来关注的用户会逐步转化成消费者。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链条?
由于大多是新品类产品,智能硬件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坑“,其中被广泛吐槽的就是供应链生产环节。除了元器件生产和供应商协同的问题,价格居高不下和销售渠道不通畅也导致价格偏高。这也是影响智能硬件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如何解决供应链难题?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以下两种方法或许会给创业者一些启发。
第一种方法是结盟。小米生态链上的企业大多数都在打价格战策略,但是在降低了单品的利润同时,通过完备的供应链和小米的渠道支持,最终得到的是巨额的出货量。所以,小米生态链的玩法不过是一种结盟手段,生态链企业上承小米,下接供应链,他们无需过分关注于销售渠道或产品制作工艺等等,只需专心的做好研发。
第二种方法是推动市场分工协作。国内创意孵化平台Ideebank就是要做这样一个对接服务。Ideebank将用户提交的产品创意进行原型挑选,向品牌厂商、电商销售渠道、通信运营商、设计公司等提供原型方案。实际上,这种思维是将用户需求反向驱动技术发展和产品生产的一个典型案例。Ideebank创始人谭斌向网易科技表示,今年的目标是收集一万个灵感,选出一百款原型,做出十款爆款。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用户需求和产品功能错位的问题,又能给硬件企业和供应商提供了对接平台和服务。谭斌称,Ideebank未来着眼于建立智能硬件原型IP库,根据自身在供应链上的优势,做To B的服务。
智能硬件企业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链条,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将研发、开模、量产、销售渠道等进行细分查看,做统一规划。
什么样的硬件企业才能活下去?
在这个混乱的硬件行业里,伪需求的产品肯定要被淘汰的,但是如何做出一款好的产品,又如何度过这个寒冬,是许多硬件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范俊飞认为,容易活下来的智能硬件企业,第一种是硬件背后有很强的技术壁垒,这种技术也具有行业解决方案价值的,比如很强的深度学习技术、VR内容转换技术等。第二种是出货量大的智能硬件,不管是走线下渠道还是电商,能卖出去就能活下去。能出货的智能硬件特点非常鲜明,即设计和性能中庸,但性价比超高,同时渠道资源过硬 。刘函瑜也认为,随着巨头的进入,未来能活下来的智能硬件企业,要么是技术功底深厚,要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
在智能硬件领域,做出来、卖出去、用户变现,这三个阶段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困难和坎坷。智能硬件创业不易,很多企业在寒冬中都会死去。而且,随着大公司的布局和进入,小公司将变得越来越没有机会。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智能硬件的前景非常乐观。这一波洗牌过后,活下来的企业将茁壮成长,而解散的团队也可以二次创业,明年的智能硬件将会迎来新一波的发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