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映趣科技在北京发布了其首款基于腾讯TencentOS系统的智能手表产品inWatch T。这也是在inWatch π上市半年后,其在今年推出的首款主打功能性的智能手表产品。对inWatch和腾讯的这次发布,我们更关心的是,在智能手表市场...
对inWatch和腾讯的这次发布,我们更关心的是,在智能手表市场折腾3年后,映趣是否真正找对了一条正确的路?另一点是,腾讯憋了这么久的TOS+会是怎样的一款系统,会不会改变目前智能手表市场的格局?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沟通,下面详解。
没太大惊艳感的手表和实验感十足的系统
也许是圆形表盘的智能手表渐成主流,所以1.4英寸的inWatch T的亮相并未给人以太强的惊艳感。除具备当下智能手表标配的可替换腕带和防水功能外,inWatch亮点更多的在于其内置双核处理器和协处理器、搭载1GB内存和8GB内部存储空间,以及官方标称的可以达到2天的续航时间上。的确,这在目前的市场上是一个很高的硬件配置。
售价方面,inWatch T使用树胶表带的运动版售价为799元,使用金属表带的标准版售价为999元,而设计师定制版和施华洛世奇元素版售价均为1499元。
不过实际上,大家的关注点其实更多在其所搭载的TencentOS上。
腾讯将其适配于智能手表的TencentOS的目标定位为用户的私人助手,基于此,腾讯推出了Symbol UI。Symbol UI采用极简的图形化语言设计和扁平化的层级关系,主要的亮点如下:
- []同时适配原生的QQ和微信:支持语音回复、表情回复和群聊消息。[/][]小鲸语音助手:提供语音唤醒通讯、开启应用、日程提醒,生活服务等功能。P.S.对于其是否与微信使用的是相同的语音数据库,腾讯相关负责人并未给我们明确答复,但表示会共享部分信息。[/][]手势识别:支持抬手亮屏、放手灭屏和摇手腕退出当前应用。[/][]应用支持:目前,TencentOS系统已经支持滴滴打车、飞常准、丁香医生、豆瓣FM、搜狗地图等多个应用支持,并已适配于智能手表的使用场景。[/]
对于TencentOS系统在智能手表上的首次亮相,我们认为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与其说是一个即将面向消费者的系统,不如说仍然处于实验性阶段——所搭载的功能基本上是当前第三方智能手表ROM的标配,在具体的优化上也并没有和Ticwear、DuWear等对手拉开差距。同时,由于Symbol UI仅适配于圆形手表(包括LG G Watch和Moto 360),故从刷机的角度上看,是适配范围也是有限的。
需要指出的是,inWatch T所搭载的TencentOS系统基于Android开发而非Android Wear,这与月初发布的Ticwatch所使用的Ticwear是类似的。
站在腾讯TOS+上的智能手表该怎么玩?
在今年4月举行的TOS+智能硬件开发平台的发布会上,腾讯COO任宇昕曾表示,腾讯的目标不在于制造硬件,而在于与智能硬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建立全新的智能硬件生态。
我们曾撰文指出,与京东、小米、海尔等主推的智能硬件产品“设备的统一”不同,腾讯的优势在于“服务的统一”。但若想做到良好的用户体验,硬件设备的把控便至关重要。TencentOS是否能得到国内主流厂商的认可,是否能够快速打造出靠谱的TOS+智能手表解决方案,是摆在腾讯面前最大的挑战。
而作为腾讯TOS+智能硬件开发平台TencentOS系统首个落地的手表品牌,inWatch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参考。不过,腾讯方面依然对相关的合作信息讳莫如深。以下,是我们从其拐弯抹角中提炼的关于TencentOS进展的关键信息:
- []TencentOS是开放的,但开发者仍需经过审核,目前腾讯尚未决定是否向所有人全面开放该平台。[/][]腾讯不会独占由合作伙伴搭载TencentOS后获得的运动数据。[/][]在智能手表领域,在今年下半年还有至少3家厂商将与腾讯TOS+合作;而智能手机方面,腾讯方面则拒绝透露相关情况。[/][]inWatch已接入了腾讯的QQ物联平台,但具体应用还在适配中。同时,前者也已打通了阿里云和京东智能平台的后台数据。[/]
整体来说,作为市场的后入局者,腾讯TOS+还是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资源支持体系,而以微信、QQ为代表的一系列原生应用的支持也增加了其对于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但是就其生态链而言,TOS+显然仍然处于试跑阶段,对外界的表态也尤为谨慎。腾讯欲借此在短期内改变当前的市场格局并重塑国内Android智能手表的形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inWatch背后:国产智能手表未来在哪?
与土曼和果壳电子类似,inWatch也是国内智能手表行业的首批淘金者。而inWatch走过的路,也是众多国产智能手表厂商的一个缩影——只不过极端的是,从追求大而全欲替代智能手机的inWatch Z,到做减法回归手表本质主打“简单智能”的inWatch Fusion,inWatch在两年间探索了智能手表方向的两极。
此前,我们曾采访了国内另一家推出智能手表产品的厂商出门问问,其Ticwatch曾以千元的价格被看做是行业内的一匹黑马。在其CEO李志飞看来,当前的智能手表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形成刚需,像国内部分内置公交卡的智能手表所做的那样试图让用户不得不用;二是让用户有持续打开的欲望,Apple Watch在消息提醒、天气信息方面的功能便是其典型案例。
而经过几年的摸索,抛开财大气粗的华为、联想和小米们不谈,目前,国内智能手表创业者们已经形成了3个基本的玩法:
- []硬件+系统+生态,全部自己来:代表厂商是Ticwatch,其通过自建应用商店和向开发者开放API接口打造自己的应用生态。[/][]只做硬件,使用巨头系统,进入巨头生态:代表厂商是今日发布新产品的inWatch,以及众多采用DuWear系统的杂牌智能手表厂商。[/][]回归手表本质,做“简单智能”:代表产品是inWatch Fusion,国外如Pebble、Withings均推出了这类产品。[/]
在这3种套路中,巨头的介入是最为引人注目的——腾讯已经出手,百度的DuWear也俘获了不少中小厂商,阿里巴巴在成立智能生活事业部后也正蠢蠢欲动。
硬件只是载体,系统才是入口。在国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Android系统总是需要经过一番复杂的本地化改造,而Android Wear的部分封闭性和授权制度更让其几乎无缘中国市场。规则的缺失下,ROM便有了机会。映趣科技CEO王小彬的观点是,创业公司再去做自己的系统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应该将精力更多的放在贴合用户的应用上来——借助BAT们强大的生态布局,智能硬件的创业者们选择站队也不失为一个双赢的结局。
回归产品
这两年,国产智能手表始终在摸索、在试错、在前行。虽然我们无法预测inWatch们或TencentOS们的未来,但可以肯定是,智能手表作为可穿戴设备的代表,其趋势已势不可挡。而站在风口之上,谁能飞的更高更远,终究需要落在产品本身的品质上。
也许在短期内,国产智能手表在很多方面还难以去比肩苹果的Apple Watch或三星的Galaxy Gear,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有诚意的产品和努力。不玩概念不搞噱头,踏实的做产品,难道不是在互联网快车道上工匠精神的回归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