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硬件,对于很多极客、创客,甚至大部分智能硬件的创业者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arduino、树莓派大热于创客空间,早已成为极客们的最爱以及代名词。当然很多的巨头也在布局开源硬件,Intel携带Edison杀入可穿戴设备领域,Google发布的Proj...

开源硬件,对于很多极客、创客,甚至大部分智能硬件的创业者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arduino、树莓派大热于创客空间,早已成为极客们的最爱以及代名词。当然很多的巨头也在布局开源硬件,Intel携带Edison杀入可穿戴设备领域,Google发布的Project Ara项目几乎颠覆了用户对于手机的认识,facebook的“开放计算项目”动了惠普等巨头的蛋糕。华为最近也将自主研发的物联网专用操作系统LiteOS开源,并开始建立芯片、模组、开源硬件及开发者社区。

我认为开源硬件已经度过萌芽期,正大步迈入机遇期,本文想就此分析智能硬件创业者怎么抓住这个机遇?

智能硬件创业2.jpg

简单的说,开源硬件就是某一开发者将自身研发的某个硬件产品的PCB设计、BOM等所有硬件相关信息以及其驱动软件源代码进行公开,其他开发者可直接使用并进行改进后再次提交发布。
其好处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在没有开源硬件时,如果一位硬件创业者需要开发一个智能产品,就需要经历硬件设计、制板、驱动开发等环节,而使用已有的开源硬件,就只需直接开发上层的应用控制逻辑。

这有两个最为明显的优势:降低了技术门槛,原本不懂硬件的软件工程师是难以想象去做软硬件结合的产品的,现在几乎一个非专业的人学习半个月就可以使用开源硬件来做出DEMO;拉低了价格,批量化已经制造好的开源硬件,只需较低的价格就可以购买到,相比于自己购买零件以及制造PCB板的成本要低很多。

实际上由于这两个明显的优势,开源硬件在教育领域率先爆发。在大学时,EDA课程使用的一块学院大师级硬件教授开发的教学板,虽然这不是开源硬件,但是现在细想起来这就是开源硬件在教育领域爆发的根本原因。学生一般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大多数都卡在了想法阶段,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底层硬件的开发,开源硬件的出现无疑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做智能硬件的道路上,我明显感受到了硬件创业的难度。

进入软硬件开发阶段,开始暴露这样的问题:制造PCB板依赖其他厂家,来来回回发在路上的时间就很多,而一块PCB板,往往调试几次就发现需要修改;无线射频模块的开发有一定难度,对于缺乏经验的年轻团队更是挑战,我们重新引入更有经验的硬件工程师才解决问题;驱动开发耗费大量力气,稳定性还需大量测试;最为关键的是,这都是封闭在团队内部。

这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产品开发周期的不断延长。在“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时代,这是很危险的。因而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改进,是否有一种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大多数智能硬件创业者都会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我认为开源硬件是一个较好的机遇。我是开源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因而也将自己的一些思考分享给自己的读者,我认为智能硬件创业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一,有效、低成本的市场验证。

创业者,最开始都只有一个纯粹的想法,即使深耕行业多年的人,也必须思考一个想法是否符合市场预期,或者,符合用户需求。
我们的团队在正式研发第一代产品之前,同样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们整个团队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分析灯的市场,又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挖掘用户痛点,而我们对后者的效果并不满意,因为用户往往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而如果看看创客空间的情况,就大有不同。创客们基于自己的想法,利用开源硬件迅速实现DEMO,获得其他创客的欢呼之后,便可拿给潜在的用户直接试用,或者用户调查时可以直观展示,那么数据也就更有信服力。甚至有些创客们直接上众筹,或者接触投资人,直接准备生产上市。对于初创的团队,这样做无疑是给自己明确战略方向,验证市场的好机会。

第二,快速的产品迭代。

雷布斯的互联网思维早已刮遍神州大地,唯快不破也成了创业江湖中最厉害的秘籍。
快速的推出产品,继而快速的进行迭代,这是MIUI成功的关键。对于软件系统,我认为经过MIUI的洗礼,互联网厂商们都可以做到快速迭代了,并且是用户参与。但是对于硬件创业者,要说快速迭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一般只有软硬件创业者在软件上做到快速迭代功能。

那么对于硬件创业者,有没有唯快不破的秘籍?

我认为两个阶段都可以利用开源硬件来达到快速迭代:第一个阶段是产品开发与测试,开发团队首先就可以使用开源硬件来验证设计以及功能布局是否合理,并且与设计师、结构师一起讨论清楚一些关键问题,这样在真正开始软硬件设计和开发的时候就能减少反复沟通,甚至返工;第二个阶段是产品代级演进,这主要是一种思维,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和开源硬件一样尽量做到最小模块化,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最大集成化。那么下一代产品就只需进行模块替换或升级,或者用户需要更改一个产品的颜色或者多增加一个细小的功能,自己就购买一个新的模块进行替换即可,这样就做到了极快速的产品演进。

第三,聚焦最重要的两极——销售和供应链。

硬件创业往往存在两种失败的情况:一是有一个很强大的产品开发团队,但是缺乏销售或者供应链的人才;另外一个是很懂得销售或供应链的团队,却缺少了很强的开发人员。

对于后一种失败,或许开源硬件是良方。Matt Stong的创始人是一位供应链专家,他利用自己的优势,采用中国代工厂生产基于开源硬件的3d打印机,从而大幅拉低了价格,获得了关键竞争优势。对于外观要求不高或者使用场景比较普通的智能硬件产品,创业者完全可以聚焦于销售和供应链,在这两方面比拼。比如无人机市场,几乎每天都有无人机诞生,但是只有擅长于销售和供应链的才成为了开源无人机的赢家。
 
第四,去中心化的生产力组织。

互联网就是逐步的去中心化,很多人都就此做过很多的思考。其实在软件、服装设计等领域这种去中心化的生产方式早已运作多年,我在团队内部多次提过,我们的团队也是基于这种模式来构建的。众包,应该是去中心化生产力组织的最典型代表。每个有创意的设计师都可以在平台上提交自己的服装设计,用户在平台上选择喜欢的设计,平台将喜欢的设计变成产品,用户再购买产品,设计师分享收益。设计师与平台没有传统的公司与员工的关系,但是却有着这种关系下的交易。对于平台来说,无须办公地点,也无须对这些设计师进行考核,自然的就有了自己的生产力。

在智能硬件创业的领域,这种模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比如简单的表明自己有一个创意,召集一位开发者来完成,然后支付佣金,产品的研发过程就完成了。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只需一个产品总监,组织起互联网上的开发者,或者线下,比如大学的学生资源,就可以完成产品的开发。这种去中心化的生产力组织方式,必须和开源硬件的模式类似,开放与授权,但是不同的是由于佣金的支付,我们可以要求保密以防侵权。

以上四点是我的一些思考,也是结合我的团队在智能硬件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所作出的分析。智能硬件创业是一条艰辛的路,我所希望的是所有的智能硬件创业者都能把自己的经验开源,共同抓住开源硬件带来的机遇,在智能硬件领域有所斩获。我希望的是,团队不仅仅是要做出能激发生活梦想的产品,也要传播激发生活梦想的正能量,希望本文能对智能硬件创业者们有所启发。
(0)
标签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