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关注智能硬件或者智能家居,你可能会对here这款产品,尤其是它的广告视频很有兴趣;如果你关注创业团队,你可能会发现最近深圳的创业者们好像异常的团结,比如不明觉厉的357AMG;如果你朋友圈里面有些智能硬件的创业者,那你一定有印象前几天的“反抄袭联盟”...
麦开的下一步始终是无感互联
在几个月前的采访当中,李晓亮就说,麦开认为智能家居的下一步是无感互联,这次的采访当中他再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李=李晓亮)
小编:麦开的here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现在正在处于稳定良品率的阶段,同时在app中还需要有一些调整,你知道,很多硬件的问题是需要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才能发现的,现在here就是在出厂中的一个环节有问题,基本上在春节前就可以解决了。另外我们也在扩大技术团队,包括招人和找一些技术团队合作,因为我觉得现在产品速度还是太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希望能加快一些速度。
小编:在之前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here不光是一个多功能秤,还能用与智能手环相连,那上市之后用户会拿到一个有什么样功能的产品呢?
李:现在与bong的调试已经完成了,我们还与亿觅、jawbone等几家硬件都进行了合作。其实只要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将接口开放出来,推进速度就会很快,唯一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就是数据处理由谁来完成,以及硬件的调试,比如到什么样的距离就可以与here传输数据,所以很快这些手环的数据都可以与here相连接了。
而你说的最终产品的功能,首先here本体的功能肯定是包括了,包括智能感知,用户无需踩上秤,走到附近就会显示时间、室温、天气以及空气污染,这几个功能是由here从云端读取的。另外与其他智能硬件的结合,你可以把here理解为一个数据上传通道,比如bong,当接近到一个距离之后,here就会收到信号,将bong收集的原始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由bong的服务器将数据分析完成之后再回传给here。这一系列的动作过程实际上用户是看不到的,用户能够感受到的就是bong的数据进到了here里面。 这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用这个方法可以保证here不收集数据。
我们开放here,或者说麦开的想法不是收集其他硬件的数据为我们所用,而是用我们的硬件来做一个通道。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宣传视频中,模特几乎没有去看here,没有低头,原因在于我们不认为那些参数是需要一直去关注的,比如今天的天气我可以看一下,但是睡了多久,消耗了多少卡路里什么的没有必要每次都去看,想看的时候可以瞄一眼,不看的时候就交给设备自动去上传数据,再由服务器来处理就好。
小编:那就是说这些数据都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之后,当用户需要的时候只用在手机中查看结果就可以了?
李:没错,我们认为用户需要的不是每次都用手机来查看某个智能硬件检测出了什么数据,这样无非是将硬件的屏幕搬到了手机上。之前也有提出来过,麦开认为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应该是“无感互联”,也就是说,秤就是秤,水杯就是水杯,床就是床。以前你上秤不会还去掏手机来看看数据吧?以前你喝水也不需要喝完一杯水打开手机同步一下数据吧?现在用户仍然应该在这个场景下使用所有的硬件,只不过这些硬件已经收集了你的数据,知道你需要什么,身体有什么状况,当你想要主动了解的时候,或者经过分析的数据发现你应该了解的时候,自然会获取,无论是从手机上,还是从什么其他的设备上。
其实在这个系统场景下,here起到的作用并不是最大的,或者说上传的功能可以由任何的设备来完成,智能水杯可以,路由器可以,音箱、台灯都可以。之所以我们把here做成一个秤,首先是因为秤足够大,可以是一个很大的显示屏。那么用户可以直观的在屏幕上看到数据,对用户来说是一个直接的体验,会感觉很新鲜有趣,毕竟这个过程是需要教育用户的。而未来所希望实现的多屏显示,here只是其中很小的一环,手机也是很小的一环,数据集中起来了,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可以在电脑上查看,可以在秤上查看或者在镜子上查看。
大厂还是创业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看能不能统一起来
小编:按照你说的设想,作为创业公司来讲很难做到那么大的规模,一旦有大厂在做同样的事情,你们怎么应对呢?
李:确实,很多硬件创业者都感觉收到大厂所带来的压力,也会有这样的担心。但是在商言商,单说做同样的事情来讲,大厂做也是理所应当。不过就现在的阶段来说,无论是谁在做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用户的培养和教育。现在智能家居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甚至还没有达到普遍认知的程度,在这个阶段是需要大厂来带领这个市场的。我们对自己认识和定位很清楚,靠自己的力量想要做到培育市场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整个市场是需要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
举个例子,小米手环出来的时候,深圳的工厂就给我来电话说挺担心这个事情的,价格压得那么低。我说这不是坏事,你看着的,小米手环一上,你们订单量肯定增长很大。最后结果就是这样,小米让别人知道了智能手环这个东西,这是第一步。
小编:所以你觉得大厂的冲击对你们或者说创业公司不是坏事?
李:压力肯定是有的,但绝对不能说是坏事。一方面现在用户,包括国外的用户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中国硬件制造业的进步,早就不再是“劣质”、“山寨”的时代了。创业公司只要有足够的创意和点子,市场是会接纳你的。 另外一方面,不能把自己想的过好。你觉得大厂的人傻么?他们会不关注行业么?很多事情你想得到,他们也想得到。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厂商大了,要顾及的东西也比较多,着重在哪方面,是不是能值得长期投入,或者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还有一点,就是大厂的动作往往没有创业公司快。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虽然要做开放平台,但是很少有厂家原因做公益,总是要获取利益,无论是数据上的还是股权上的,反正不能让你白用我的平台,因为我也提供给你至少渠道的优势啊。那么就需要与接入的硬件厂商进行多次反复的协商,然后才是技术上的对接。但是作为我们来讲就没有这个问题,像我们与bang的合作,在一次聊天当中双方觉得这个事情可做,就确定了,第二天技术就对接了。大家不会觉得当中有什么问题,说白了,我把自己的数据给你,或者我白让你走我的通道又能怎么样?能损失多少?带来的益处肯定是大于弊端的。
相比起冲击来讲,我们常常在视频当中看到的未来场景,那种早上起床,家具自动调整到用户想要的状态,去个洗手间在镜子上查看信息等场景,其实相比起技术来讲,接口之间的互通更为困难,每一个硬件、服务之间都需要互通,而每一家的接口和代码又都是不一样的。我希望未来这些东西能统一化,这样就能更快将智能的场景搬到用户面前,不管这件事是由谁来做的。
创业公司之间团结会带来更大的力量
小编:相信你也看到了,最近深圳的智能硬件创业者们越来越团结,相互合作也越来越多,觉得这是什么原因呢?
李:确实,最近一年,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不光是硬件也包括软件公司,大家变得很团结,合作也越来越多。有人觉得这是抱团取暖,为了抵御大公司的冲击,我倒不这么觉得。你可以把这件事看成野外郊游,或者做实验。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了,郊游的话我需要一个人带上帐篷,食材,厨具,野外用具等等,不一定准备得齐,压力也大;做实验也一样,一个人的话我可能得是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等等,但是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想要做同样的事情的人一起做,每个人分工不同,事情就好做多了。
智能家居是一整套东西,硬件、软件、服务。拿我们来说,麦开没有能力做了秤又做手环还做家居,就算是我们专注的健康领域,现在看来也没有能力全部覆盖。就像刚才说的,一些有着共同目标的人,大家分工合作,将市场培养起来,尽快推动这个事情。同时因为大家的处境都差不多,互相理解,基本上吃一顿饭就能把事情敲定,节奏很快。
小编:前一段时期大家的反抄袭宣言也是其中之一么?
李:这个事情我要说一下,当然这只代表我个人的态度。抄袭这件事情,肯定是所有人都反感的,没人愿意被抄袭,但是在现有的环境下想要完全避免这个事情,既困难又不现实。反抄袭宣言其实并非是一个什么强制性的组织,大家都是表达自己一个态度,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不过我倒是觉得,如果每天都盯着谁抄了我的,谁模仿了我,然后十分愤慨的指责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一个硬件公司要做的,并不仅仅是设计生产一款产品这么简单。营销、渠道、售后、迭代等等,只有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了才是一个成功的产品,设计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与其盯着一个环节来看,不如把精力投放到所有的事情上来,尽快将自己的东西做好。在能力范围和法律范围内尽量保护好自己,还是那句话,作为创业公司来讲,有些事情有能力,有些事情没能力,尽量把有能力的事情做好,是我觉得最重要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