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pple Watch 的带领下,智能手表行业正在突飞猛进式的增长。作为同族前辈,智能手环却不得不迎来黯淡时刻。虽有 Fitbit 这样的手环元老以上市之名行转型之实,却很难在国内再找出这样一家以可穿戴为核心业务并且具有上市潜质的独立新创公司出来。...
虽有 Fitbit 这样的手环元老以上市之名行转型之实,却很难在国内再找出这样一家以可穿戴为核心业务并且具有上市潜质的独立新创公司出来。
一盘散沙的国产手环市场
当 Fitbit、Jawbone 和 Misfit 等智能手环品牌在国外大红大紫的时候,一批最早在国内做运动手环的新创公司也浮出水面。乐跑、bong、咕咚等逐渐成长为独立手环厂商中的佼佼者。
然而与 Fitbit 动辄几百万的年销量相比,运动手环这一可穿戴新硬件品类始终在国内难成气候。相比国外的偏大众化趋势,国内手环市场始终都没能走出极客和发烧友的小众圈子。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价格偏高。把相对成熟的国外市场的手环产品定价照搬到国内市场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Fitbit 或者 Jawbone 在国外就能卖几百甚至上千块,bong 或者咕咚的手环产品就要在国内定价好几百吗?一部红米或者荣耀廉价机也才几百块,一个手环差不多也要这个价,究竟有多少人会去买?
二、功能鸡肋。虽然这是国内外手环产品的通病,但国内的手环产品用起来更显鸡肋。不论材质还是设计,国外三大手环(Fitbit、Jawbone、Misfit)显然比国内产品更具优势。在运动记步的准确性以及配对 App 的实用性方面,国内厂商也难出一款比肩国际大厂的手环产品出来。iPhone 上对应的运动健身 App 就能实现手环上的所有核心功能,谁还会去买一款功能重叠略显多余的设备呢?
三、全民健身文化的缺失。国外用户对于运动手环的热情可能只会维持六个月的时间(市场研究公司 Gfk 的数据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国外可穿戴设备用户在购买 6 个月后打算将其丢弃),而国内玩家对其的热情可能就只有几天时间。国内的手环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极客和发烧友群体,而不是能发挥其最大功效的健身达人群体。国产手环厂商也很少有专门针对这部分优质用户的推广宣传。总而言之,国内全民健身文化的缺失是主打健身功能的运动手环在国内很难火起的根本原因。
四、缺乏教育市场的巨头。国产手环市场的一盘散沙局面,直到小米手环的登场才有所改变。
79 元的小米手环革了谁的命?
当小米手环去年七月横空出世的时候,不少从业者已经料想到了国产手环市场的下一步走向。由于国内手环市场没有一款标杆产品,小厂华米搭上巨头小米的顺风车后,所祭出的 79 块超低价足以秒杀一切手环品牌。面对小米手环这一“价格屠夫”,国内其他独立手环厂商纷纷降价应战。至此,国产手环市场进入力拼价格的血腥时代。
小米手环可以凭借大规模出货量来压低单品价格,并且在未来依靠其生态圈来赚大钱。但那些本已羸弱的中小手环创业者在被动降价之后还会有明天吗?面对小米的价格屠杀,基本没有什么利润空间的国产中小手环厂商只能选择无奈放弃。
就在最近,小米手环总销量已破五百万。甚至不到一个月,小米都卖出了百万只手环。国产手环市场俨然成为小米的独角戏,那些还在苦苦坚守的独立手环厂商可能连喝粥的机会都快没有了。
希望还是有的,国产手环未来几种可行的发展路径
现实骨感,但总有一帮人会去追逐自个的梦想。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硬件这一新兴大市场的排头兵,依然倍受创业者青睐。国产手环市场同样也是有希望的,笔者总结了如下的发展路径。
一、手环手表化。去年以来,随着 Moto 360 和 Apple Watch 的相继亮相,国内可穿戴市场又开始躁动起来。“连苹果都去做手表了,我们还在等啥呢?”这可能是不少手环从业者的心声。在手环市场被小米挤出战局的这帮中小厂商,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蓝海的智能手表市场。
因为有做手环的经验和技术在先,再做“类手表”的手环产品也就水到渠成。bong X 就是手环厂商做智能手表的最新作品。产品的基本形态仍为手环,但其加入“大屏显示”后就摇身一变为智能手表了,一百多块的价格也颇为亲民。
另外,小米手环和 Jawbone UP4 相继加入移动支付功能,如果手环能较好地完成智能手表除过时钟之外的绝大多数核心功能的话,手环凭其价格优势依然有其立足之地。手环手表化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手环功能强大化的外在体现。
二、手环专业化。对于用心做手环产品的人来说,小米进来搅局也不一定是坏事,小米手环大卖同时也在壮大这一市场,专业手环的新机会也随之而来。
目前来看,手环专业化有以下两股潮流:
1.探路移动医疗,主打更加专业化的健康监测功能
去年十月,微软推出“超级”手环。199 美元不菲身价的背后,是其搭载的多个传感器(包括光学心率传感器,三轴加速计,陀螺测试仪,GPS,环境光线感应器,皮肤温度感应器,紫外线感应器,电容传感器和皮电反应感应器等)。比微软手环更早登场的 Jawbone 和 Fitbit 手环新产品也已加入健康监测功能。大势所趋,不只高端手环,现在就连低端手环也来主打健康监测了。号称拥有国内最专业健康监测功能的 37 度手环就配备了心率传感器,售价却仅为 99 块。
健康监测再进一步就是移动医疗。易观国际数据显示,到 2018 年移动医疗将是一个超过百亿产值规模的市场。如果手环产品能挖掘出更多的健康监测功能,并且能足够精确的话,医疗机构就可以更加便捷地来获取这些数据甚至是对患者进行诊断。远程医疗可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用户也有了更长时间佩戴的理由。
2.垂直化,主打细分人群
不同的功能可以解决不同的需求。与其分散兵力,不如攻其一环。手环如果把防丢功能做到实用甚至是极致,父母也很乐意去给孩子买个不贵的佩戴品当安全设备。同理,如果手环的外观、材质能做到以假乱真,让用户手镯、手环傻傻分不清,那这款主打装饰功能的手环产品也算是做成功了。
3.针对不同行业,专职化
手环在行业应用上依然大有可为。普通人没有主观意愿去持续佩戴智能手环,但针对精神病院里的患者或者自家爱宠等特殊群体却大不相同。宠物防丢环、识别病人身份和进行定位的医院专属手环、物业保安队伍定制手环、迪士尼游客专用手环等,都是手环在行业领域成功应用的案例。
如果国内的独立手环厂商能朝着类手表化、健康监测和细分人群继续深拓,并且在软件生态和数据处理方面有大的进步的话,即便有小米手环或者苹果手表这样的可穿戴大腕级选手作陪,未来的中国可穿戴市场依然可能诞生出“下一个 Fitbit”。
(0)